施文是北京中高端健身工作室fit4life工作室的合伙人。 和这个行业的很多健身房一样,她在疫情期间被禁了很长一段时间。 她熬过了疫情,却没能熬过预期的下跌:全面解除封锁后,报复性健身并没有出现。 越来越多的会员不再愿意消费,有的被降薪、下岗,有的会员感染新冠后不再适合某些健身项目。 她的健身房半年多前就关门了,但她并没有逃跑。 在亲自处理好每位成员的善后后,她又回到了一名普通的健身教练的岗位上。
为什么负责任的健身房老板也会“爆炸”? 因为老板和我们——因为健康原因咬牙充值,总担心老板充完就跑掉的普通人——生活在同样的天气里:房东承诺的免租期突然不复存在了。计数,她对未来缺乏乐观导致她不敢承担“企业贷款”。
健身是一个充满“自信”和“乐观”的行业,卡式健身房尤其代表着健康的现金流、自制力和对未来的信心。 当信心消失时会发生什么?
“(我们)经常看到餐馆倒闭,但我认为餐馆更好。毕竟人是靠吃饭的。体育是什么?根本不影响我的生存。这种机构在疫情期间会受到影响。”未来可能出现的经济衰退,慢慢地,他们一一倒下了。”
“因为疫情后中产阶级失去了消费能力,能每月付得起房贷还是不错的。就像之前的梵音、一扎维德、太空,大型巨型健身工作室的倒闭或多或少是经济浪潮的受害者,从来没有在实体店工作过的人往往不知道,但如果经济形势不好,巨头往往就会倒下。 ”。
注:文章内部视角部分(浅字体)为2023年8月关店的健身房合伙人石文的叙述。
外部视角:
这么好的健身房为什么要跑路呢?
2024年4月30日晚,五一假期前夕,久负盛名的京沪精品健身连锁品牌Space爆火。
34岁的会员大龙当天为自己安排了中午12点和下午3点30分的两节健身课,一切如常。 晚上,36岁的成员甄野计划在五一假期“苦练”。 这个愿望最终以一封在微信群里流传的错别字“通知书”结束。
商店关门的消息像潮水一样从一个群体传播到另一个群体。 有人认为这是恶作剧,并向教练求证。 教练和他们一样困惑。 有的群聊直接被驳回。 短暂假期出国旅游的会员感觉家被偷了,“回京的动力全没了”。 感觉“破碎”的会员到处都是IP。
空间对于许多成员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 随着它的消失,一个独立于工作和生活的稳定、舒适的空间也消失了。 当晚大龙无法入睡,甚至流下了眼泪。 他也对自己的反应感到惊讶,“虽然我只在太空呆了一年半,但失去它的遗憾感觉就像十年一样”; 28岁的互联网运营商陈琪几乎把“安利”给身边的每一个亲密朋友,一起来这里锻炼。 这是她的社交方式; 从互联网转向金融的周昂,曾一度深受工作和人际压力的困扰,但“无论我多么悲伤去参加太空会议,悲伤都消失了”; 40岁的林海从事化妆品销售工作,需要全程跟进。 数据、回复消息以及每周在太空中度过的时间是她唯一可以不再做员工、妻子、母亲,而只做自己的时间。
在社交网络上,人们谈论Space的崩溃时更多的是悲伤而不是愤怒,成员称这是一个“失恋的帖子”。 空间就像一个“渣男”。 不止一个人描述了这种感觉,“昨天和你一起吃饭,今晚你却屏蔽了我,我原本打算明天去看电影。”
一份在各维权团体流传的网络文件显示,截至5月14日,已有1100余人填写了剩余课程权益,涉及金额已达约600万。 许多人的卡上还剩下数百门课程,这意味着数以万计的损失。
你一定听过类似的故事。 上一个故事中的健身房名称可能是“万亿韦德”,下一个故事中的健身房名称可能是“梵语瑜伽”或“威尔士语”。 在太空雷暴之夜哭泣的大龙,已经经历了“三连爆”。 他为这两年逃亡的万亿韦德和梵瑜伽办了卡,最后在太空安顿下来。 没想到,就在一年多前,噩梦又再次循环。 教练也接连被抛弃。 沈清当了四年梵语瑜伽教练,直到去年初梵语瑜伽开始流行。 她重新找到了工作,加入了Space,直到Space走红。
人们认为太空是个例外。 除了以业内最优质的课程赢得会员的心外,它还拥有充足的资金。 早在2018年就已完成1亿元B轮融资; 它拥有明星光环,其创始人是前索尼音乐台湾和大陆制作人马修·艾利森(Matthew Allison)。 获得包括吴彦祖在内的多位艺人个人投资; 它甚至有同理心。 疫情期间,课程转为网课,给教练固定补贴,并缴纳五险一金——这确实是健身行业的一个例外。
珍妮是 Space 的资深员工。 当北京第一家店装修时,她加入了教练团队,经历了品牌的巅峰时刻和突然的崩溃。 最红的时候,刘亦菲和马思纯都来上课——Jenni是马思纯的私人教练。 该课程是她的经纪人推荐的,当天明星自己购买了课程套餐。 运动员陈一冰也在这里上课。 “他真的一整天都在没有通知的情况下来上课。他一个早上可以上四节课。”
名人效应下,太空一度难抢。 预约难度堪比三甲医院专科。 对于自行车等热门课程,您需要提前一周设置闹钟才能抢课。 如果你不能上课,你就必须在候补名单上等待。 能不能等到上课就看运气了。
以前这么火爆,现在却让人疑惑,“这么好的健身房为什么要跑路呢?”
内部视角:
躲在办公室偷偷哭泣收入极不稳定
2018年,我从一家国企辞职,开始自己创业。 我放弃了工作了十年的岗位,决定把自己最喜欢的健身变成了事业。
我们与三个朋友合作开设了两家健身房。 第一个是在国贸。 房租每月6万,第二年房东加价30%。 房租极其昂贵。 刚开学时,没有人来上课。 我的两个合伙人朋友躲在办公室里偷偷地哭。 收入也极不稳定。
第二个在酒仙桥,从2018年夏天开到2023年夏天。直到书快没钱了,我有一种感觉,经济形势不会好转,工作室也不会好转。 为了避免陷入困境,我不得不考虑提前关店。
现在回想起来,2018年到2020年几乎是最好的赚钱时间,半年时间基本能盈利20万。 除去费用,网红合伙人分成60%,但不参与店铺管理。 我和另一位合伙人分享 40%,外加工资和班费。
该工作室每季度计算一次总账,每半年分配一次股息。 我们有两个账户,一个是初始资金,用于创业初期的装修、设备等费用;一个是启动资金,用于创业初期的装修、设备等费用; 另一个是经常账户,用于每月的收入和支出。
除去我半年的月薪,我只能拿到2万多块钱。 这带来了三倍的股息。
你打开的教室有点像你自己的孩子——我们每天最熟悉的名字就是“教室”。 我们自己定义它,而不是传统的健身房或集体运动教室。
尽管您还必须处理不时出现的烦人的事情。 比如,一个大家都熟悉的老师可能会离开北京,或者去做其他的事情。 如果找到新老师,他/她的学生就得重新培养。 前两三周的学生很少,所以你别无选择,只能接受。
成为老板后,人们更容易分心。 比如,当我成为一名老师,我只负责教好课。 我的班级漂亮就够了。 人的能量只有这么多。 当你开自己的工作室时,你要做运营、客服、促销。 你的精力分散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上。
工作室安排了七八种课程。 除了和我的合作伙伴一起授课之外,我们还从外部聘请老师,面试、招募、联系和安排课程,这产生了新的工作量。 每次春节或者国庆节过后,上课时间都会大幅度改变,有些兼职老师可能不会来。
但这些并不影响课堂的生存。
转折发生在2020年下半年,持续的疫情叠加秋冬,疲劳开始显现。
首先,房东提出从分红改为租金,每月固定租金为3万元。 后来二房东实在受不了了,就把办公室撤了,我们就直接从大房东那里租下来了。 2021年,另外两位网红合伙人也退出了。 最戏剧性的是,2022年11月,刚续签租赁合同没几天,房子就因疫情再次被查封。
当时我就想,只要能入不敷出,就算月薪一万多块钱,我也能继续干下去。 但后来有几个月我们都没有工资。 我只是想保留资金以备不时之需。 反正都是我们自己的钱,也是你们给我们的。 最后店家亏了钱也是你的吧? 事实上,当你背着它时,它也一样重。
由于疫情原因,该店已经两次长期关门。
在健身行业,最好的季节是春天,此时气温适宜,上班族有动力、有时间。 暑假很难说。 当时,北京全境禁止线下面授培训。 本来我们是属于运动类的,后来我们也被划到了训练类。 那段时间,培训机构曝光的消息一传出来,我们就不得不跟风。 工作室原本有淋浴间,但由于空间密闭,所以我们把它封闭起来,从此再没有打开过。
疫情确实是一个障碍。 2020年春节期间,因疫情停课,我们为会员免费提供线上课程。 半个月的课程结束后,有会员主动提出收费,后来认定一次线下下课抵得上两节视频课。
当时还开发了理疗瑜伽等新课程。 只要课程可以通过声音进行,通过图像进行可视化,我们就会尝试在线进行。 有几次只提供爵士舞,但后来就没人愿意参加了,因为音乐总是延迟。
到了2022年底,我还有偷偷上课的经历。 当时停课的时候,体育局组织了一个大团,表示希望大家能够配合国家的传染病防控工作。 连红头文件都没有,只有一个微信群。 我们觉得还需要锻炼,所以愿意悄悄来的会员趁督察不在的时候来上课。 当时我也想通了检查规律。 我通常下午来这里散步。 有一次,下课了,有人来看我。 我说我在这里打扫,就路过了。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疫情三年后)我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强烈的恐惧感。 我觉得每个人都是历史的见证者,而这件事就发生在你身上。 只能面对,内耗是没有用的。
外部视角:
疫情过后,沉够了还能活下去吗?
根据GymSquare发布的《2023年中国健身与健康生活方式行业报告》,2023年中国大陆20%的健身房将关闭。
报告还显示,价格因素已成为消费者离开健身房的首要原因,低价机型将成为一大趋势。 与此同时,按次付费、按月付费成为最流行的付费方式。 这些都指向了消费者对于性价比的担忧,而对于健身机构来说,则意味着现金流的收紧。
健身行业是一个高投入、慢回报的行业。 店面需要开在城市的繁华地段,这意味着租金高昂。 设备购买、租赁和维护、员工薪酬等都需要大量现金。 为了保持账户充裕,预付卡系统已成为主流。 一旦杠杆增大,风险变得难以承受,一些老板就会选择出走。 甚至还有专业的关店员上门处理善后工作,让老板们在短时间内拿钱全身而退。
有人总结了经营健身房的三件套:无工资、无设备维修、大力度促销。 有梵语崩溃的痕迹。 教练沈清回忆,疫情第一年,公司就出现了拖欠工资的迹象。 从2022年8月开始,即使拖欠工资三个月固定下来,公司领导也安心了。 教练们“接受了未付的工资并开始工作”。 到2023年初,已连续六个月没有发放工资。
相比之下,太空的信号要微妙得多。 随后,会员和教练回顾了情况,发现了自行车没有及时修理、柜子总是锁着打不开、灯很久没有亮、前不久突然大促销等线索。 。 包括广受好评的五险一金承诺,也在去年悄然违约。
2023年9月,一名太空教练去医院看病,被告知医保卡已被停用。 当他询问同事时,发现没有人缴纳该月的社保。 有人向该公司询问此事,得到的答复是该公司账上有钱,但只是暂时用于其他用途。
当月的社保很快就还清了。 看来这只是一起商业事件。 不过,Jenni教练已经养成了每月检查社保缴费的习惯。 果然,稳定只维持了两个月。 去年12月,该公司再次停止缴纳社保费,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公司爆炸。
也许在下行周期中生存并追求“最好”是错误的。 与“超级猩猩”等从一开始就严格控制成本、没有沐浴空间的“实惠”健身房相比,Space的浴室总是一尘不染,并且免费提供毛巾和沐浴用品。 音箱从美国发货,新风系统200万套。 Jenni记得,国贸场馆的灯具一旦坏了,她就必须直接更换厂家,因为国内没有地方可以修理。
太空也努力适应环境变化。 或许是吸取了封锁期间的教训,疫情过后Space投入了大量资金打造在线课程。 这一转变在一些员工中引起了争议。 “最有优势的东西都在线下,但钱都投到了线上课程上。”
削减成本的政策纷纷出台,甚至互相争斗。 例如,为了防止“占座”(预约上课、取消上课),实行黄牌制度(上课前3小时取消,扣一张黄牌,当月累计3张,取消线上资格)课程预订); 还规定了开课最低人数(课程再次取消),如果前4小时预约人数少于4人,则不会开课。)“这两者产生了冲突。很多会员担心收到黄牌,不愿意提前预约课程,但如果未能及时预约,课程就会被取消。”Jenni 说。 课程取消的频率显着增加,这对应着教练的班级收入大幅下降。
针对市场低迷,班费也一再下调。 促销期间,Space单舱低至90元,与“超级猩猩”80-100元左右的价格几乎持平。
但它能沉到足以生存的程度吗?
据蓝鲸财经统计,近两年(截至2024年1月),非常重视成本控制的“超级猩猩”全国仅新增2家门店,2024年以来已关闭近10家门店。健身公司从2015年到2019年每年都会获得新的融资,距离上一轮融资(2021年5月)已经过去三年了。
内部视角:
当经济不好的时候,巨头往往会倒下。
“9月1日周五,我打电话给大众点评业务后台,申请关店,大众点评界面显示店铺已经关门。9月3日周日,我正在考虑要不要给自己做一份简历。”
“我们需要在 9 月 5 日星期二找到解决社会保障问题的方法。”
“2023年8月,我没想到会提前结束,一切发生得太快,但当我发现事情不可避免要发生时,我就接受了。接受的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变了,我和年轻时的自己非常不同。”
这是我去年健身工作室关闭时写的日记。
我们经营一家女子健身工作室,合作伙伴都是拥有数百万粉丝的网红。 但当时,我不知道未来会怎样。 你如何向你的父母证明这一点? 因为他们要求很高,不会看不起你做的任何事情,所以我会回避任何与未来有关的事情。
事实证明,靠逃避是没有用的。 2023年5月,流水账交完房租后,账户里第一次没钱了。
工作室主打优质小班课,每节课单价100-180,不算太便宜。 从2023年开始,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将降薪、裁员。 之前的大课程套餐售价12000元,会员可以毫无压力地购买。 课程套餐期限为一到两年,几乎没有人要求延期。
疫情过后,由于健康等各种原因,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在课程套餐到期后延长课程。 对于我们来说,延期意味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要继续投入班费和房租,同时又没有周转。
关于扩展,我们想到了一个办法。 我们可以支付500元恢复过期课程,或者购买新卡并合并过期课程。 我们已经考虑到停学和生病的时间,做了延期,所以大多数会员都可以理解。
当时有一个会员不愿意再花钱,但要求上课。 她在微信上发了很多信息,我们立刻告诉她,即使延期你也不能来上课,因为你不珍惜免费的东西。 毕竟,我们不会为彼此付出。 如果我关掉商店,你也不会可怜我们,同样的。 当时,这名会员到平台上留下了差评。 我的心态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即使我内心被一切所消耗,我也无法摆脱它。
我们熬过了疫情,但还没有熬过预期的下降。 2020年解封后,大家出去消费,呆在家里一段时间,但健身热情却高涨。 2022年全面解封后,大家的经济都不太好,身体健康也开始出现问题,有一段时间饱受阳气之苦。 有些人甚至因为身体原因不再适合某些健身项目。
这样一来,压力就更大了。 连续两个月没有给自己发工资后,我和合伙人觉得这件事不应该结束,直到尴尬为止。 有些人可能会选择商业贷款,但我们不想冒这样的风险。 暂时感觉不错,但对未来还是不乐观。 至于拿钱跑路,那是我们根本没想过的事情,也不符合我们的性格。
我们决定关店的那天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我和我的搭档在课堂上进行了交谈并达成了一致。 商店关门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疫情过后,会员的购买力下降到了肉眼可见的程度。 比如,我们已经两个月没有给自己发工资了。 如果继续支持的话,似乎没有希望了。
我们两个人花了一下午的时间起草一份终止业务的通知以及我们可以提供的解决方案。 我想出了几个办法,比如找团课课堂转学、转视频课、减脂菜谱等等来抵扣金额。 我们再次统计了当前课程包仍然有效的合作伙伴。
我的朋友也拥有一家健身房。 他很慷慨,免费帮我上课,费用大概是2万元。
原计划是提前两个月通知会员,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消耗课程套餐,但租约已于11月到期,再坚持几个月已经没有意义,所以他们决定结束预付四分之一的租金,房东承诺免收租金。 租期几经商量,没有算上,只剩下一个月了。
上个月,一位跟了我们好几年的老会员意识到我们可能活不下去了,于是我们就收了几万元的包费。 我知道后,私下联系她,要求退款。 我告诉她,在工作室剩下的时间,恐怕不能被这些课消耗掉。
最终关闭时间定为2023年8月31日。该月经常下大雨。 对于我们俩来说,每一个下雨天都会影响大家上课的热情。 夏天,我们最怕的就是下雨天。 店关门后,为了感谢我的朋友,我去他的店里教课,一直坚持到现在。
在我从国企辞职之前,我基本上每周去健身房五天。 随着健身地点的改变,通勤时间也越来越长。 最长的往返需要近两个小时。 但如果你有兴趣,你可以坚持练习。 即使下班后通勤去做,你也不会觉得特别辛苦。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还可以认识很多很好的朋友,我的生活一下子就多了很多新鲜血液。
我用了五六年的时间从老板回归教练,但我意识到一件事:我不适合当老板。
我不喜欢社交,也不喜欢虚幻的东西。 我必须给投资者讲一个好故事才能吸引他们投资。 我不擅长也不喜欢它。 我不能说一些没有意义的话。
当时我父母不同意我辞职,还拉黑了我的微信。 如果你想从工作了十年的国企辞职,放弃最高的社保缴费和企业年金确实很难。 如果当时有孩子或者有其他压力,我就不会离开。
我老公支持我,我当时就问他,我的社保呢? 他说你想想公司的社保能让你高兴吗? 每天上班坐在那里很烦人。 为什么不找一个能让你每天快乐呆上8个小时的地方呢?
当时我工作的公司各个部门非常复杂,每个环节都有猪队友。 有一天我出去为我的固定电话设置了呼叫转移时尝试过,但没有人给我打电话。 我到达公司后两个小时内处理了之前的电子邮件,但没有人回复我。 还有很多“男性”、“爸爸般”的同事。 经过十年的验证,我认为确实没有意义。
现在的市场经济形势,任何机构都可能倒闭,我现在所在的机构我也不好说什么,你只要看他的报告就可以了,你必须盈利10%,否则就您可能无法继续操作。
就像我最近逃离的Space一样,那天我看到了同事转发的消息。 当时最大的感受就是巨人倒下了。
太空是这个行业的领导者。 借鉴国外的经验,我们把自行车、瑜伽等主动和安静的课程放在同一个小组班教室里。 许多课程都遵循音乐的节奏。 与普通健身房相比,这种业态让大家开心,也不再那么无聊。 其次,太空运动的准入门槛不高。 即使你没有基础知识,你也可以来到这里,你会发现,如果你慢慢掌握技能,你几乎和旁边的人一样优秀。
为了增加日常训练的多样性和体量,我在Space上用完了三个价值一万多元的课程包。 Space招聘的时候,对颜值、专业度、各方面都有要求。 这包括训练时对教练员声音、语调的要求。 然后在课堂上,你会感觉你又练习了,然后你就获得了教练给你的情感价值。
(我们)经常看到餐馆倒闭,但我认为餐馆实际上更好。 毕竟,民以食为天,吃饭才是最重要的。 什么是运动? 这些根本不影响我生存的东西,这类机构在未来可能出现的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会慢慢的一一倒下。 因为中产阶级在疫情之后失去了消费能力,所以每月能还得起房贷还是不错的。 就像之前的梵音、伊扎维德一样,如此大型的巨型健身工作室的倒闭,或多或少都是经济浪潮的牺牲品。
没有在实体店工作过的人往往不知道。 他们只觉得巨人倒下了,但如果经济形势不好,巨人往往倒下。
应受访者要求,陈琪、周昂、林海、沈清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