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如何调理气血
人们经常用“气色好”来形容一个人身体好。气色好其实就是气血充足。气血充足,精气足,人看起来精神抖擞。比如,面色苍白的人,很有可能是贫血。
孕妇在怀孕期间已经消耗了大量的营养,再加上分娩时的失血,更是雪上加霜,想要身体快点恢复,就必须补血。
补血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是饮食,要均衡饮食,多吃滋补食物。
第二,注意作息时间。产后妈妈身体虚弱,照顾宝宝又费精力,休息很重要。产后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时间,这样身体才能尽快恢复。
第三是要适当运动。老一辈的人认为,产妇坐月子期间就应该卧床休息,最好什么都不要做。这种做法其实是错误的。做一些放松、伸展的运动,可以帮助产妇产后尽快恢复。
第四,要保持愉快的心情。身体状况不好,宝宝偶尔的哭闹等等,都会引发妈妈的负面情绪,久而久之就容易导致抑郁。抑郁是一种慢性毒药,对妈妈气血的恢复非常不利。所以产后一定要注意保持积极快乐的心态,才能更好的补血!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的确,食物是人体最主要、最重要的营养来源,是维持生命之树的物质基础。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还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这就是为什么会有“食疗”这样的说法。
产后吃什么,直接决定了妈妈产后恢复的效果,营养丰富的食物可以促进妈妈身体的恢复,比如产后补血,建议多吃富含铁质的食物来补血,比如动物肝脏、菠菜、油菜、西红柿、橘子、红枣等,都是富含铁质的食物。
此外,产后妈妈还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比如牛奶、鱼类、大豆及豆制品等,因为这些蛋白质都是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
产后补血,还要注意妈妈的身体状况,如果阳气虚弱,通常表现为下肢冷痛、极度怕冷、小便频数等,这种情况要多吃温补阳的食物。如果妈妈是阴虚火旺,通常会出现失眠、口干、盗汗、头晕耳鸣等症状,要补血,要多吃滋阴清热的食物。
很多人什么都喜欢多,但凡事都有个度,补血也要适可而止,只有采取适当的措施,才能更好地发挥补血的效果。
产后补血要注意饮食均衡。阿胶、燕窝等食物营养丰富,但不能天天吃、每餐都吃,还要注意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另外,食疗虽然能起到一定的补血作用,但也和产妇的消化吸收有关,不一定能保证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都被产妇吸收。如果产妇失血较多,贫血症状比较明显,则应在食疗的基础上加用药物。比如中度贫血的情况下,医生一般会建议新妈妈服用一些铁剂来补血。
产后气虚的建议
补气以人参最好,如果气虚症状较轻,就不用用人参,可以用党参煮水喝,也可以用党参和红枣一起炖鸡,这样药食同源,效果更佳。
气虚的妈妈们,往往体质偏瘦,倦怠乏力,面色苍白,汗如雨下,稍有活动就加重。严重者,除了上述几种症状加重外,还会出现气短、懒惰、咳嗽、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脱肛、子宫脱垂等症状。常有心悸、精神倦怠,或腰膝酸软、小便频数等症状。
此类体质的养生原则是补气养生,可以进行适当的运动,具体方法如下:
1、摆腿:端坐,双脚自然下垂。先慢慢地左右转动身体三次。然后让双脚悬空。来回摆动十余次。此动作可活动腰膝,有健肾腰之功效。
2、揉腰:端坐,解开衣服扣子,松开腰带,双手互相揉搓至感觉有点温热,再将双手放在腰部,上下揉搓腰部,直至感觉温热。揉腰其实就是对腰部的命门、肾俞、气海俞、大肠俞等穴位进行自我按摩。这些穴位大多与肾脏有关,揉至温热,可以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起到温肾健腰的作用。
3、“吹”字练习:站直,双脚并拢,双手交叉举过头顶,然后弯腰。双手触地,然后蹲下,双手抱膝,心中默念“吹”字。可连续做10次以上。
补虚且适合产后妇女坐月子期间吃的食材有牛肉、鸡肉、猪肉、糯米、黄豆、大枣、鲫鱼、鹌鹑、鳗鱼、虾、蘑菇等,这些食物在坐月子期间可以交替吃。
Murun:专注于产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