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是空虚,不是懒惰
应区分四种虚证
1. 不活跃:血虚
血液是人体输送营养物质、排出代谢物质的重要载体,但当造血不足或营养缺乏时,血液对人体的滋养功能就会减弱,出现血虚状态。
血虚的人容易出现头晕、手脚麻木、贫血、月经不调、肌肉无力等症状,使人精神不振。
2. 精神不振:气虚
气是人体的精、能、神,心情低落、熬夜、睡眠质量差等都容易损伤气机,导致气虚体弱。
气虚的人会明显感觉精神不振,困倦乏力,对什么事都没有兴趣,还会影响内分泌激素的水平和各个脏器的功能,容易导致免疫力下降。
3、怕冷:阳虚
冬季气温低、阳光少,很多人容易出现畏寒、腰膝酸软、关节疼痛、经常感冒等阳气不足的症状。
阳虚还容易让我们脾胃的消化功能变弱,导致消化不良、腹泻、腹胀等现象,不利于冬季保持身体健康。
4. 焦虑、失眠:阴虚
阴虚往往伴随阳盛、津液不足,容易使人感到口干舌苦、心中烦躁,或出现咽痛、食欲不振、失眠、盗汗或便秘等症状。
2.照照镜子
1分钟帮你识破虚假证据
【血虚】面色唇白,舌质淡白,用指甲按压皮肤不会立刻回红,手心冰冷无血色,脱发增多。
【气虚】面部出现斑点,手心发黄,眼白混浊发黄,眼球干燥沉重。
【阳虚】面色萎黄,唇青,舌苔淡白。
【阴虚】皮肤干燥,颊红,舌红少苔,唇干,毛发干黄。
3. 五脏各有虚证
从内到外调整身体,改善身体状况
气血运行于全身,与五脏健康息息相关,因此体质虚弱常常表现为脾、胃、肺等脏腑功能异常。
如果能够及时发现这些症状,然后好好调理自己的内脏,是有助于改善各种虚弱体质的。
1 肺虚
当肺气不足、血压低的时候,心脏泵出的血液和营养物质也会受到影响,难以供给全身。
肺虚的人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肺阴虚,常表现为咽喉干燥、声音嘶哑、上火等;另一种是肺阳虚,不但肺活量小,还容易出现胸闷气短、咳嗽痰多等症状。
建议
【沙参麦冬茶】沙参、麦冬各10克,煮水饮用,有生津止渴、滋补肺气之功效。
2. 胃虚
胃每天都在进行自我修复,健康的胃很少会出现溃疡、胃胀、反酸等现象,但如果是胃气虚的话,胃的自我修复能力就弱,就更容易出现胃病。
比如胃气不足,就会出现消化不良,胃酸分泌异常,腹胀腹泻等现象;很多慢性胃病,都可能是因为胃气虚弱,得不到补给,导致病情反复。
建议
【陈皮花生瘦肉粥】陈皮10g,大米100g,瘦猪肉50g,花生20g,枸杞10g,牛油果20g,葱姜少许。具有祛湿化痰,健脾和胃的功效。
3. 肝虚
肝脏具有一定的造血功能,同时也负责分解、消化、吸收营养物质,肝气虚的人往往面色不好,容易出现斑点、皱纹、皮肤粗糙等症状。
肝功能受损也会影响到眼睛,长期肝血不足,会引起各种眼部问题,甚至可能过早发展为老花眼。
建议
【逍遥汤】取当归、白芍、茯苓、炒白术各12g,柴胡9g,炙甘草6g,生姜3片,水煎服,有疏肝养血之功效,具体用法请咨询医师。
4. 脾虚
脾虚则体内湿气重,阳气弱,会出现畏寒、失眠、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潮湿的天气更容易引发脾虚,湿气排不出去,遇到风寒之气就容易生病。
建议
【健脾茶】党参、炒白术、陈皮、甘草各10g,水煎代茶饮,健脾化痰利湿,消食化滞,服用前请咨询医生。
5.肾虚
肾是人体阳气的重要来源,具有藏精固精、强身健体的功能。肾健的人精力充沛,生机勃勃,而一旦肾虚,首先就会出现精神不振、困倦乏力等症状。
肾虚可分为肾气虚、肾阳虚、肾阴虚,需分清症状,才能针对性治疗。
建议
【右归丸】含附子、肉桂、鹿角胶、熟地、枸杞、山茱萸、山药、菟丝子、杜仲、当归等药材,具有温肾壮阳功效,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亚健康的主要原因有:什么都吃、不运动、熬夜、睡眠不足、生活工作压力大、长期的负面情绪等等。但其实解决起来并不难,做好以下两点就很好了。 ①情绪调节 情绪对身体的影响很大,就拿生气来说,生气之后气血不通畅,就不想吃饭,就算吃了,也消化不了,身体就会不舒服。 ②饮食全面合理 中医认为,一个健康的人,必须有充足的“精气神”,脾胃属地,是气血生化的源头,是健康的根本,消化吸收好,精气神自然充足。粥是最容易让脾胃消化吸收的食物,只有养根再深挖,才能经得起风雨。 注意高蛋白、脂肪的食物不要吃太多,但也不是不吃。如果身体消耗大量津液,包括寒凉饮食、汗出,造成脾胃虚寒,津液不足,心神得不到滋养,导致失眠多梦,早起自然没精神,白天也没胃口,所以要多喝滋补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