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是指一种既无病又无健康的状态。这是一种次健康状态(sub是次等的意思),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所以又称为“次级健康”“第三状态”。 “亚健康”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它包括几个前后衔接的阶段:其中与健康紧密相邻的可以称为“轻度心身失调”,常以乏力、失眠、食欲不振、情绪不稳定等为主要症状。这些失调如果得到及时调整,很容易恢复。国内外研究表明,现代社会中,只有约15%的人口符合健康标准,但约15%的人口已被确诊患有疾病,处于不健康状态。因此,70%的人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过渡状态——亚健康。
中医药在预防和调节亚健康方面具有很大优势。
在理论指导方面,“天人合一”、“形神合一”为调理亚健康状态提供了理论基础;正是在此理论指导下,中医学十分注重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养生、防病等过程中的作用,在调理亚健康状态中发挥自身的优势;中医学“防病于未病”的思想为亚健康的调理指明了方向;四诊的诊断方法有利于亚健康状态的早期诊断;三因论治的思想为亚健康的个体化诊治提供了基本原则;辩证理论的运用有利于亚健康状态的辨识;中医体质理论有助于从体质角度认识亚健康;中医学丰富多彩的疗法如食疗、针灸、按摩、气功、导引、内外药物治疗等有利于亚健康的调理; 科学的健康理论和养生方法,更有利于亚健康的预防和改善,这些都是中医药的优势,而这些优势都存在于中医药系统理论的思想之中。
中医认为,人体阴阳平衡是健康的标志。但这种平衡是动态平衡,受外界环境影响,显然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平衡。也就是说,“亚健康状态”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中医有调和阴阳、补虚补虚、促进阴阳平衡的治疗原则。在治疗方法上,提出“药以消之,食以顺之”的方法,以食物扶正,确立“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素为益,五菜为充”的原则,并提出要对酸、苦、甜、辣、咸“五味”进行“调和”,饮食不可偏食。 这种使人体趋于健康的饮食结构是科学的,也是人们常说“药补不如食补”的原因。选择食疗是调整“亚健康状态”的最佳方法。由于许多天然食物营养全面,且无毒副作用,长期食用可达到补气养血、强身健脑、强身健体、抗衰老的目的,特别是对于中医认为的各种虚证疾病的调理,更有实用价值。
武威市医学科学院中医科
中医科简介
甘肃省武威医学科学院中医系成立于1998年,成立以来,以“大医精诚”的实际行动走出了一条个人有专长、科室有特色、治病有特色药的发展之路,研制出22种中药,发明了6项与中药有关的国家专利,成为武威医学界的一大奇迹。2016年,以国医大师陈玉霞为代表的专家加盟甘肃省武威医学科学院中医系,为甘肃省武威医学科学院中医系注入了活力,该院中医系已成为武威市拥有研究生最多的中医学术队伍。
杏林春光为民
甘肃省武威医学科学院中医科引进了体外高频热疗机、微波热疗仪、DYY-83多功能颈腰椎牵引床、神经肌肉刺激仪、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熏蒸治疗仪、中药离子导入仪、蜡疗机等先进的理疗设备。科室年门诊量1.5万人次,开展了16项中医适宜技术,大大减少了肿瘤放化疗引起的难治性不良反应,从而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综合生活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常年邀请省内著名老中医裴正学、何天佑、王福林等来我院指导。传承经典,弘扬国粹,汇聚智慧,多措并举,精准施治,促进了武威医学科学院中医药事业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甘肃省武威医学科学院领导班子高瞻远瞩、广纳贤才,先后从省内外各大医院及地方医院引进各类中医药专业人才,使全院中医药队伍不断壮大。目前,现有中医药专业人才40名,其中市级学科带头人3名,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5名,主治医师18名,住院医师2名,博士1名,硕士3名。先后承担市级科研项目3项,获市级科技进步奖2项,在国家核心医学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篇,省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具有良好的临床、科研、教学综合能力。
陈玉霞
学科带头人陈玉霞,医学硕士,现任中医系主任。从事中医诊疗十余年,探索古今博大精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扎实的学术积累和临床经验考取研究生,是名副其实的临床应用型高学历人才。师从陕西省著名中医温病学专家孙守才教授研习温病学,见解深刻,造诣颇深。在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妇科疾病、慢性肝炎、慢性肾炎等疾病的诊治上独辟蹊径,药物配伍超乎常规,平凡中见神奇,独辟蹊径,简便廉价,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显著疗效。 多年临床实践中,她总结出了“诊要从脉、辩要寻源、治要去根”等治疗疑难杂症的独特思路和方法,在国家级、省级医学刊物发表论文8篇,参与陕西省咸阳市科技局项目1项。
杨秀芳
杨秀芳,中医科副主任,主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多次到省内外医院进修,对内科、杂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运用中药、针灸、拔罐、艾灸等各种适宜技术治疗头痛、面痛、面瘫、咳嗽、哮喘、神经性耳鸣耳聋、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带状疱疹引起的神经痛等疾病。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呃逆、静脉曲张、腱鞘囊肿、中风后遗症以及前列腺炎、痛经、便秘、肿瘤患者的康复治疗与保健有独特的医术。 在国家级、省级医学期刊发表论文4篇,参与甘肃省武威市科研项目1项。
李英红
中西医结合科主任李英红,毕业于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25年,先后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进修学习,曾获市级科技进步奖3项,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目前,医院拥有梁柏主任医师、付全德副主任医师、苏安平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黄振东主治医师、刘胜勇副主任医师、李庆成主治医师等一批具有丰富临床诊疗经验的中医专家,在中医、中西医结合、胃肠内科、肝胆中心、心血管病科、呼吸内科、骨科、肿瘤科等学科领域凸显中医优势,方法简便、疗效确切,颇具威望,远道而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
技术装备和两项支撑
中医系自成立以来,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不断加强中西医结合内涵建设,坚持中医传统,采用辨证与辨病、中西医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开展针灸、热疗、拔罐、按摩、牵引、埋线、艾灸(灸法)、放血、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穴位埋线、中药导入、射频电疗、中药熏蒸、中药渍、蜡疗、残障康复等中医疗法治疗各类疾病,将中医疗法与理疗相结合,形成医康复互补、理疗与训练结合、康复延伸治疗的综合实施方法,使古老的中医药得以薪火相传、熠熠生辉。
我院中医科以中医药综合治疗肿瘤为主,提出“整体调节、综合疗法贯穿肿瘤治疗全过程”的理论,与放化疗相结合,对各类肿瘤具有临床肿瘤治疗中最有优势的治疗方法,尤其对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放射性便血肠炎疗效显著,不仅能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还能加速正常组织细胞的修复,提高患者的耐受力和生活质量。
我院中医科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针对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诊疗方案,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帮助众多患者摆脱了疾病的困扰,受到了广大患者的好评。
献身医学事业,谋求发展
我院中医科历经数十年的风雨洗礼、数十年的拼搏进取,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专长的中医诊疗发展模式,在中医内科、消化病、呼吸病、风湿免疫、颈肩腰腿痛、肿瘤患者康复治疗等方面形成了具有深厚见解和临床特色的学科品牌,诊疗水平日益提高,疗效十分显著。强大的中医团队在金乌地区享有盛誉,新疆、张掖、白银、酒泉、嘉峪关等地的患者经常前来诊治。
伴随着医院的蓬勃发展,我院中医科从无到有,医院领导班子积极响应政府号召,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全科医生们立志“秉承传统,研究中医,弘扬国粹”,走“博爱、健康、和谐”之路,用智慧和汗水,结成“同呼吸、同命运、心连心”的可持续发展共同体,行医救世、行善积德,大爱无疆行善,用精湛的医术精心打造生命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