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中间状态,被称为亚健康。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担心自己是否受到亚健康的危害;担心自己走向亚健康,再由亚健康走向疾病、死亡……这种担心有道理吗?有科学和实验依据吗?亚健康到底是什么?亚健康是怎么产生的?有哪些危害?如何定义?
针对读者可能存在的疑问,本报记者采访了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飞行员健康评估与亚健康测评中心主任吴留新研究员。
什么是亚健康?
当前,亚健康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但谈论它的人很多,但真正理解它的含义的人却很少。
所谓亚健康状态,通俗地说,多指缺乏临床症状和体征,或虽有症状但无临床检查证据,但却具备潜在疾病倾向的信息,人处于素质较低、心理失衡的状态,身体结构退化,生理功能减退。
一般而言,亚健康状态由四大要素构成:无病原因的疲劳乏力,介于健康与疾病的中间状态或疾病前期状态,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品质的不完善状态,与年龄增长不相称的组织结构与生理功能的衰退。
要科学认识亚健康,必须区分亚健康与相关的医学问题:
首先,亚健康不同于亚临床:亚健康虽然与上游健康状态、下游疾病状态有部分重叠,但区别也很明显。亚临床是指主观检查证据不足,无明显临床表现,如中老年人中常见的亚临床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超声检查可发现颈动脉内膜中层明显增厚,甚至有斑块形成,但无临床表现;而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然有头痛、头晕、胸闷等症状,但血管心脏超声、心电图检查并无异常。
第二,亚健康不等于慢性疲劳综合征(CFS)。首先,CFS有国际统一的标准,而亚健康尚未有;第二,18岁以上的成年人CFS的发病率仅为0.004%,而亚健康则高达70%,两者相差巨大;第三,我国所描述的亚健康状态,大部分可以通过主动干预恢复健康,而CFS只有30%能够恢复健康。
第三,在定义亚健康时,应注意将其与临床功能性疾病、精神心理障碍以及某些疾病的早期诊断相区别。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对亚健康的判断尚无统一的标准,中西医对亚健康的认识和定义也存在很大差异。这些都是未来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如何定义亚健康
亚健康的内涵丰富,外延广阔。可以说,健康概念的范围有多广,亚健康的范围就有多广;疾病谱和症状谱有多广,亚健康的范围就有多广。综合本中心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和多数专家的观点,亚健康的分类及主要内容可归纳如下。
1、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四位一体健康新概念,亚健康可分为:(1)身体亚健康,主要表现为身体疲劳、乏力、全身不适、性功能下降及原因不明或排除疾病原因的月经周期紊乱等;(2)心理亚健康,主要表现为精神疲劳、情绪紊乱、思维紊乱、惊恐、焦虑、自卑、神经衰弱、冷漠、孤独、鲁莽,甚至产生自杀想法;
3)社会适应性亚健康。这主要表现为对工作、生活、学习等环境难以适应,人际关系难以协调。或者说,角色错位、适应不良是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的集中表现;(4)道德亚健康。这主要表现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明显偏差,以致于损害他人和自己。
2、按照亚健康概念的构成要素分类:(1)身心不适,但难以诊断的不确定综合征;(2)某些疾病的临床前表现(疾病前状态);(3)原因不明,病理意义暂时难以确定的综合征,如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综合征、疲劳综合征等;(4)某些病原体携带状态:如乙肝病原体携带者、结核病携带者、某些病毒携带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