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膳食、充足营养是老年人健康长寿的基础。”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营养科负责人孙建勤认为,新膳食指南首次按照年龄分为一般老年人(65-79岁)和老年膳食指南组。 《80岁及以上居民膳食指南》的目的是帮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身体机能的变化,实现合理膳食和均衡营养,预防和延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延长健康寿命,提高身体素质。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 。
老年人如何吃得更健康? 哪些常见误区值得我们注意? 专家解读新老年人膳食指南。
误区①:“吃素会让你更健康、更长寿”
一段时间以来,“吃素更健康”“吃素长寿”的说法广为流传。 这个概念正确吗? 新版居民膳食指南对65岁至79岁老年人的第一条核心建议是“食物种类丰富,动物性食物充足,多吃豆制品”。 对于80岁以上的老年人,建议“多吃鱼、禽、肉、蛋”。 牛奶和豆类,适量的蔬菜和水果。” 也就是说,“吃素更健康、长寿”的认识缺乏科学依据。
“随着活动减少,老年人对能量的需求减少,但对大多数营养素的需求并没有减少。相反,对一些重要营养素如蛋白质、钙、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需求增加。”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张健表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口味趋于固化,很容易造成食物品种单一。 因此,有必要增强老年人对丰富食物品种重要性的认识。 。
怎样才能实现食物的丰富多样呢? 新膳食指南明确建议老年人每天摄入12种不同食物,每周尽量摄入25种不同食物,注意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奶蛋搭配、蔬菜和水果。
“在普通成年人均衡膳食的基础上,应为老年人提供更丰富、更多样化的食物,特别是易于消化、吸收、利用、富含蛋白质的动物性食品和豆制品。” 张健表示,对于老年人来说,膳食中要努力将蔬菜纳入膳食中,尽量吃不同种类的蔬菜。 特别注意多选择深色蔬菜,如油菜、青菜、菠菜、紫甘蓝等; 尽量选择不同种类的水果,每种水果要适量吃。 少吃多品种。 不要用蔬菜代替水果。 应多吃畜、禽、鱼、虾等动物性食品,多吃不同种类的奶类和豆类。
为什么要保证充足的动物性食品和豆制品摄入量? 张健说,这两类食物可以提供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富含维生素和钙、铁、锌等微量元素,消化吸收利用率高。 一些患有“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老年人担心吃动物性食品会影响血脂,所以不吃或少吃荤菜。 对此,孙建勤表示,吃素很容易导致营养缺乏。 例如,蛋白质摄入不足,容易导致低蛋白血症、贫血、骨质疏松、免疫力下降等。对此,新膳食指南建议老年人食用鱼、畜、禽、蛋各40-50克,15每天克豆制品。 建议老年人每天饮用300-400毫升牛奶或等量蛋白质含量的饮料。 奶制品。
此外,考虑到老年人咀嚼吞咽能力下降、身体相对虚弱、消化吸收功能下降的特点,新膳食指南建议优先选择质地松软、能量和营养密度高的食物。 孙建勤说,老年人的食物要细、软。 例如,鱼要去掉骨刺,肉末和肉丸要由肉制成,大豆要加工成豆腐和豆浆。
误区②:“一千美元买不到老年的重量”
俗话说“千金买不来老瘦”。 很多老年人都认同这种说法,认为瘦代表身体健康。 张健表示,科学研究发现,太胖对健康不利,但太瘦也会对老年人的健康造成很大危害。
新膳食指南明确,老年人应保持适当体重,体重指数(BMI)最好保持在20.0-26.9。 进入老年后,无论你是太胖还是太瘦,都不应该采取极端措施让体重在短时间内发生明显变化。 您应该分析可能的原因,并在饮食和身体活动方面做出适当的调整,使体重减轻到正常范围。 范围。
“老年人需要更加关注体重变化,因为体重减轻是老年人营养不良、健康状况恶化的重要信号。” 孙建勤提醒,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严重衰退,消化吸收能力减弱,营养不良、贫血、肌肉衰减、骨质疏松、无力等发生率很高,需要更加精细化的营养支持和医疗营养补充需要。 特殊医学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营养补充剂是重要的营养素来源。 养老院、医院和社区要加强对老年人的营养筛查和指导,必要时在医生和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为其提供合理的营养补充。
在合理营养的基础上,新膳食指南建议老年人根据自身健康状况积极参加户外活动,延缓肌肉衰减,这也是保持适当体重的重要途径。
张健表示,在阳光下进行户外活动有利于人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同时可以强化骨质,提高全身脊柱和关节的柔韧度和灵活性,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肌肉衰减的发展。 他建议老年人量力而行,因地制宜选择多种体育活动,尽可能锻炼全身; 尽量选择缓慢、温和的方法,如散步、快走、打太极拳等,避免过度活动,导致身体受伤或跌倒。 不良事件:减少久坐和静态时间,如看电视、玩手机等。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容易导致局部肌肉拉伤,诱发或加重腰肌损伤、腰背疼痛、心肺功能下降、头晕等。
误区三:吃饭只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
很多人认为吃饭只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一个人吃饭和多人吃饭没有什么区别,但事实并非如此。 吃不仅是一种生理行为,更是一种社会行为,因此有“人吃得越多,吃得越多”之说。 新膳食指南强调“鼓励聚餐、保持良好食欲、享受美味”。
“身体机能下降,味觉、嗅觉、视觉能力下降等,可能会影响老年人的食欲。” 张健说,老年人食欲下降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受药物影响,有的是受情绪影响,比如一些独居老人容易产生孤独、抑郁的情绪,也会造成失落。的食欲。 因此,有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鼓励老年人参加集体活动。 多人一起制作和分享食物,有利于愉悦身心、刺激食欲。
对于一般老年人来说,新膳食指南建议,家人、亲友要劝说、鼓励老年人一起选择、准备、品尝、评论食物,让他们感受到家人、亲友的关心和支持。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政府、养老服务机构和相关社会组织在为老年人建设老年食堂、老年餐桌时,还可以鼓励和组织老年人积极参与制作、共同就餐,营造良好的就餐氛围。
“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尤其需要一个集体就餐的环境。要努力为独居老人创造一起吃饭的机会,帮助他们积极参与社会交往。” 孙建勤表示,鼓励居家老人与家人一起吃饭。 、老年人还可以量力而行地参与一些食物的准备,这样有利于增进食欲,增加食量; 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要加强陪餐,认真观察老年人的饮食状况,确保膳食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新膳食指南提醒老年人根据自身情况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评估营养状况,预防营养缺乏。 对于老年人来说,要经常监测体重,注意减肥。 张健认为,这样才能及时发现营养问题和影响身体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延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链接 ▶▶▶
国家改善老年人营养行动(2022-2025年)
今年10月20日,国家老龄办印发《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老年人营养改善行动的通知》,决定2022年至2025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老年人营养改善行动。明确,老年人营养改善行动由国家老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中国营养学会组织实施。
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与健康司二级巡视员齐新杰介绍,老年人营养改善行动旨在提升老年人营养健康素养,改善老年人营养健康状况,提升卫生健康系统老年人营养与健康服务水平。 从宣传营养健康知识入手,加强人群营养干预,提高营养健康服务能力,开展老年人营养健康公益活动。 推动老年人服务和健康保障体系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发布老年人营养健康相关科学标准,建设全国老年人营养服务队伍,提高老年人营养健康知识和技能。切实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促进健康老龄化的实现。 (记者王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