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保证更佳的浏览体验,请点击更新高版本浏览器

以后再说X

欢迎访问k1体育39153运动健身器械网站!

图片名

全国订购热线:
020-88888888

主页 > 资讯公告

资讯公告
活动公告 公司新闻 健身指南 器材保养 常见问题

亚健康状态的研究进展综述:概念界定、诊断治疗及相关研究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24-06-27 00:07:49 次浏览

张素炎等[]进行的亚健康状态调查结果显示,北方地区亚健康状态发生率为21.3%。亚健康状态的评价胡芳[]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调查来评价亚健康状态;吕兆彩等[]参考SCL-90表自行设计亚健康调查问卷;李燕华等[]采用康奈尔医学指数(CMI)自填式健康问卷亚健康状态。

1 亚健康的定义

有研究认为,所谓“亚健康”是指身体、精神、情绪等方面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低质量健康状态和体验[]。陈国元等将亚健康分为三个阶段:(1)轻度心身障碍:以乏力、失眠、食欲不振、情绪不稳定等为主要表现;(2)“亚临床”状态:其表现可概括为活力下降、反应能力下降、适应能力下降,临床检查可发现高血压、高血糖、高血黏度及免疫力低下等接近临界水平;(3)“前临床”状态:是指疾病已经发生,但症状尚不明显,医生尚未明确诊断,治疗还未开始的状态[]。赵瑞琴等认为亚健康状态包括:无临床症状或症状轻微,有潜在病理信息者[]。刘宝燕等。 运用排除法提出了亚健康的定义,即疾病没有明确诊断,或诊断明确但疾病与现在的不适状态无直接的因果关系,且持续3个月以上的不适状态或适应能力明显下降的状态。这一定义使亚健康的概念更加具有操作性。

综合各文献的观点,可以认为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的改变。生理方面的表现有失眠、头晕、乏力、困倦、疲劳、心悸等;心理方面的表现有情绪低落、精神抑郁、记忆力减退、焦虑、易激惹、神经衰弱等;社会适应方面的表现有冷漠、无望、无助、孤独、空虚等。

2 亚健康状态的流行病学

31~50岁是亚健康的高发年龄段,尤其是40~49岁,占亚健康的49.8%。教师、医务工作者、编辑、工程技术人员等从事脑力劳动较多的人员亚健康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高技能人员[]。朱莉等[]报道30~40岁是高校教师亚健康的危险年龄段,其中女性亚健康比男性严重。工作不快乐、工作时间长、缺乏体育锻炼等是高校青年教师亚健康的危险因素。张素艳等[]的亚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北方地区亚健康发生率为21.3%。蔡旭玲等[]在广州随机抽取85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本次调查总的亚健康发生率为42.10%。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亚健康有关的因素有9个:生活压力程度、文化水平、是否经常喝浓茶、睡眠条件、工作或学习压力、人际关系是危险因素,说明亚健康与个人素质、生活方式以及各种压力有关。凌晖等[]对武汉市某社区居民亚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亚健康发生率为79.64%。选取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等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和职业是主要因素,其中男性亚健康状况发生率低于女性,OR值为0.602。与服务业等人员相比,教师、公务员、个体经营者亚健康发生率更高。

亚健康的_亚健康如何改善_亚健康的表现和症状

王洪宇等[]对符合亚健康状态诊断参考标准的378份问卷中的40个症状进行了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怕热、怕冷、乏力、精神疲劳、早醒是核心症状;眼干、眼痛、健忘、咽干、易怒、困倦、入睡困难、自汗、头晕、嗜睡、身体疼痛是亚健康状态的常见症状。

王静等[]对247名亚健康人群的血液流变学及相关指标的变化进行了检测,数据显示,亚健康人群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粘度均明显高于参考值,其中血浆粘度增高率为79.7%,红细胞压积增高率为68.4%。

3 亚健康的原因 3.1 亚健康与压力

亚健康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归纳起来,是由于机体受到环境、心理、生理等刺激后,产生了相应的代偿反应,即应激反应[1]。心理社会因素是现代社会重要的压力源,职业竞争、工作压力、紧张的生活节奏、复杂的人际关系、拥挤、孤独等均可引起应激反应。此外,机体稳态的失衡,如血液成分的变化、心肺功能低下、环境污染、感染等也是重要的应激源。应激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相当普遍的反应,其基本反应是以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轴(HPA)兴奋为代表的神经内分泌反应[2]。研究[, ]表明,精神压力可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紊乱。 吴思英等[]的研究结果表明,职业任务水平、个体应激反应与亚健康状态呈正相关;亚健康组教师脑组织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高于正常组教师。

亚健康如何改善_亚健康的表现和症状_亚健康的

此外,交感神经-肾上腺轴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轴的激活参与了血压升高,糖皮质激素的持续增加也引起代谢改变,使血胆固醇升高,血管平滑肌细胞钠、水潴留,这些因素都有可能促使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免疫系统是应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激过程中神经内分泌的变化对免疫系统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应激过程中变化最显著的激素是糖皮质激素和儿茶酚胺,二者均对免疫系统表现出抑制作用。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患者T淋巴细胞表面活化标志物增多[],尤其是CD8+T淋巴细胞细胞表面标志物明显增多[],自然杀伤细胞(NK)功能减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表达减弱[],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6(IL-6)细胞因子过度表达,从而诱发感染,后者被认为是CFS患者出现疲劳、肌痛、记忆力减退、低热等症状的重要原因[]。 此外,还观察到CFS患者的IgG1和IgG3明显低于对照组[。

3.2 亚健康与血液流变学

持续的应激反应,如过度紧张、激动、抑郁、焦虑、愤怒等,是血液黏稠度增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儿茶酚胺的增多和脾脏α受体的兴奋,导致红细胞排出增加,红细胞压积升高,血液黏稠度增高[2]。进而引起机体血液循环障碍,循环阻力增加,血流速度减慢,导致组织或器官灌注减少,特别是微循环减少,引起组织或器官缺血、缺氧和代谢紊乱[3]。这一系列异常改变是变性、水肿、炎症、坏死、硬化或血栓形成等病理改变的基础,它发生在临床症状或体征出现之前,即健康与疾病的过渡阶段——亚健康状态。因此,有理由认为,血液流变学异常是导致亚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亚健康的_亚健康如何改善_亚健康的表现和症状

4 亚健康状态评价

亚健康的概念看,其两个主要特征是身体不适和能力下降。它至少可以包括四种情况:(1)慢性疾病的持续过程,进展隐匿,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2)由于人体免疫功能受损、内分泌系统不稳定,导致相应及相关的系统和器官的功能障碍;(3)某些疾病的潜伏感染过程;(4)不能诊断为疾病的心理障碍[]。因此,它主要表现在肌肉症状、胃肠道症状、心血管症状和精神症状四个方面的症状。目前,对亚健康状况的评估主要基于问卷调查。大多数研究者使用自制的问卷,但问题数量不一,没有统一的判断标准。

陈青山等[]运用德尔菲法对亚健康的诊断标准进行评估,认为亚健康的标准是一年内出现所列十八种症状中的一种或多种持续一个月以上。刘保燕等编制了中医亚健康基本症状问卷[],由一般信息、身体状况、生活状况、精力状况、个人禀赋、社会环境状况六大模块组成,问卷的Cronbach α信度为0.9309,因子分析结果也证实了理论构想,将亚健康概括为心理亚健康、疲劳亚健康、睡眠亚健康、胃肠亚健康、躯体亚健康、疼痛亚健康、其他亚健康七种亚健康类型。胡芳[]采用症状自评量表-90(SCL-90)进行心理调查,对亚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吕照才等[]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亚健康状态进行评估。 []以SCL-90量表为基础设计了亚健康问卷;李艳华等[]采用康奈尔医学指数(CMI)自填式健康问卷对亚健康状态进行测评。CMI判定方法:CMI问卷分为18个部分,各部分按字母顺序排列,共195个问题。每题回答“是”者得1分,回答“否”者得0分。将所有项目相加得到CMI总分。男性总分≥35分,MR≥15分;女性总分≥40分,MR≥20分。符合此标准者,即从正常人群中筛选出来的身心障碍者。

5 展望

亚健康概念充分体现了现代人注重健康、重视防患于未然的健康新思维。目前,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国外研究最多的疾病,并已建立明确的诊断标准。从国内文献来看,亚健康的概念比CFS要宽泛得多。虽然目前认为亚健康与职业紧张、工作压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有关,但其发生机制尚未得到证实。

目前,关于人群亚健康状态的调查很多,但大多采用自制的问卷和判定标准,使得研究结果不具有可比性。在亚健康状态的诊断中,很少采用相对客观的指标,亚健康状态的检出率差异很大。亚健康的概念虽然并不陌生,但在实际应用中,对疾病的定义和排除却很难做到精准。在亚健康的研究中,应立足于与将来可能发展的临床疾病的关联性,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亚健康时人体各种生物标志物的变化,包括生理、生化、内分泌、免疫等指标,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分型和预测都有重要意义。